为何车企频频消费华为?
随着长安阿维塔首款新车正式亮相,暂且不说新车造型如何,反倒是又一种“华为造车”既视感扑面而来。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今年华为“出品”的第三台车了吧?
前两台是在今年上海车展的赛力斯和极狐,最近的就是阿维塔了吧?前几天还有人拿着赛力斯的宣传视频来问我“华为出汽车了吗?!!”表示十分惊讶。
抱歉,只是用了个系统而已,或者说连系统都算不上。就像是你的苹果电脑上装了个微软系统,这能叫微软出了台苹果手机?
当新能源汽车(准确来说是电动车),成为所有汽车品牌争相逐鹿的战场,中国汽车品牌为了弯道超车更是拼尽全力,当然也不光是为了市场占有率,政策导向同样重要。
先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国家在2013年~2015年间实际给到车企的新能源补贴约244亿人民。而中国载人航天,从立项到神州6号实现载人航天,才花了国家200亿。
这样来看,知道国家对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想要实现弯道超车的扶持力度有多大了吧?
并且要知道的是上述数据已经是6年前的事了,至今新能源补贴依然在继续,可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做出的成绩说实话并不能让人满意,至少从目前大家还是热衷于购买特斯拉就能略知一二。
那么说简单点,就是在技术还不足以支撑高价格的时候,中国汽车品牌依然在想着如何将自家的电动车卖个高价。
当MODEL 3开始在国内量产,价格一降再降,不论产品如何,成本的降低给到了消费者最直接的优惠,而本就100%国产且拿着高额补贴的中国汽车品牌电动车并未让消费者看到最直观的价格优势。
如今,电动车成本最高的电池,大多数品牌已经用上了宁德电池或者是比亚迪电池,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如何继续提高产品价格呢?
答案就是软件技术,这也是特斯拉成功的重要原因。
那在如今这么多科技公司都在研发汽车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用哪家的最好呢?
事实上还没有哪家能够领先多少,但华为在5G技术上的领先,加上如今华为在国内消费者眼中“技术头牌”的形象,让华为成了众多车企的首选,不光直接拿来了软件技术,还能在宣传时吸引眼球,并且在价格上还能上扬一波,一石三鸟之计何乐不为?
目前阿维塔首款新车的资料尚不清晰,所以我们不妨以先前两款车型为例。
赛力斯,准确称呼应该是重庆金康赛力斯,最大股东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就与华为开始了合作,直到今年上海车展,正式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并且在华为部分展厅开始销售。
华为高管车展站台,又加上在华为店内销售,让普通消费者一开始就默认了这是台华为的车,可事实上整车中只是在后驱系统上用了华为的三合一电驱系统,同时在车机系统和音响方面也是用了华为的技术和产品,所以才入选了华为智选产品生态圈,这个就相当于小米产品生态圈,不一定全部是它造的,但用了部分其产品也能入选,所以总的来说,这和华为造车并没有关系,就像是很多车都用大量博世的零部件,但并不能说是博世造的这台车。
那么看到赛力斯SF5这款车本身,指导价21.69万~24.68万元,定位中型SUV,采用增程式新能源系统,在满油满电的NEDC标准情况下续航能够达到1000KM,发动机排量为1.5T,采用单/双电机布局,而这3万元的差距,仅是单电机和双电机的差距。
总的来说,赛力斯SF5这款产品,在参数上有看头,但实际表现并不如人意,加上超过21万的售价,销量并不好看,自上市以来,销量虽然在不断上升,9月份也是超过了1000台月销,但近半年的销量数据加起来还没有一开始官方给出的“超6000台订单”多。
品牌认知度低,产品实际体验不佳,售价过高,导致赛力斯SF5除了冠上华为的噱头之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那么另一辆,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基础版/高阶版,目前还在预售状态,预售价38.89万/42.99万元。
极狐隶属于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此前还推出过超跑电动概念车,目前有极狐阿尔法T和极狐阿尔法S两款在售车型,售价均超过了24万元,相较于常见的自主品牌电动车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而目前在售的极狐阿尔法S定位中大型轿车,轴距超过2.9米,指导价25.19万~34.49万元,官方续航为525KM/603KM/708KM,其中525KM和708KM续航的车型采用单电机,603KM续航的车型采用双电机布局,在配置上还是比较丰富,但除此之外并没有特别多的亮点。
且不说目前在售的极狐阿尔法S车型并未搭载华为技术,就算是比上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小鹏P7/比亚迪汉 EV来说,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却通过和华为绑定吸引了非常不错的关注度。
可事实上,热度归热度,销量还是不太好看,从今年5月份的231辆开始,到9月份的421辆,极狐阿尔法S的月销量始终未能突破500台。
不难看出,这两款与华为绑定的电动车,确实通过华为吸引了很多流量,可最终的销量表现并不如人意,因为其定价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偏高的,目前同价位可选的电动车很多,不论是老牌自主新能源比亚迪还是新势力小鹏,又或者是电动车领跑品牌特斯拉,都比他们更有可选性。
转过头来看,当汽车品牌不断消费华为热度,对于华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首先是在车企宣传中总是隐约将产品与华为绑定,让人误以为是华为出品,可最终产品体验并不高,反而让人质疑华为的产品和技术。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华为虽然始终宣称不造车,但从华为不断与车企合作来看,它想做上游供应商的目的路人皆知,通过与赛力斯、极狐的合作走进了汽车圈,可从目前来看,不论是在三电驱动技术还是辅助驾驶系统又或者是车机系统上,这两个品牌都没有体现出任何华为相比于特斯拉、小鹏、蔚来等自有技术的优势所在,长此以往,华为在消费者眼中的“技术头牌”形象,最终会消耗殆尽。
也就是说,华为如果想做好上游供应商的角色,在选取合作伙伴时更需要谨慎,而不是谁给的多就选谁。
最后,回到最近长安、宁德时代和华为联手的阿维塔上来,从目前来看,未来新车的售价断然不会太低,那华为又能拿出什么新技术在阿维塔上来惊艳众人或者说颠覆人们对它在赛力斯、极狐上的认知呢?
至少从阿维塔的发布会来看,华为的作为噱头的作用依旧大于实际,现在被车企疯狂消费的华为,在进军汽车圈的道路上,恐落得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