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杭州湾新区,世纪城跟融创杭州湾一号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一是以自住为本位的置业,也就是秉承房住不炒的精神,在这个本位指导下的置业行为,就会提出类似文章标题当中的问题:

房产的价值可以分为:房子(品质)+土地(资源)两个部分,比如:学区房=学区+房,景观房=园区景观+河景;第三种投资是以资金流通为本位的投资,用实物资产来对抗货币的通胀。但是这三种置业本位又有着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

如果你单纯地以自住为本位,就谈不上是“投资”,仅仅算是刚需。那你在意房子本身其实更多的是需求性,而非价值性,我们在回头想想其实就是因为刚需的增加,给了市场一定的供应需求空间,从而导致房价上涨,这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但是有一种现象,同样在杭州湾新区,世纪城,跟融创杭州湾一号近在咫尺,在二手房市场的命运又截然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房子除了第一种属性,还有第二属性。第一种属性是品质的保持,比如融创杭州湾一号物业管理,业主都比较守规矩,对原有的建筑格局、秩序没有产生任性的破坏,外加原本的建筑用材比较好,损耗慢。

第二种属性是土地的价值,当时世纪城拿地成本价才几百块钱一平,拿地都是半卖半送,融创杭州湾一号拿地价已经在几千块一平成本不一样,所带来的后期价值效应也是截然不同,这其实就是:品质房=品质+房,同时也是:房产价值=品质+资源,特别是对城市核心资源的占有。

所以讲,今天文章中的标题是一个伪命题,表面上来看是有逻辑的,但是立论的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这就与一些房产小白讲:当年世纪城3000一平,现今溢价新房的12000一平,二手房10000一平,之所以能够番到三到四倍,全是因为当初的楼价低。

其实我们清楚这是一个错误的谬论论点,但是情急之下又找不出破腚。耗子尾巴二分钱一根,但也没有翻倍到四分钱,因为产品的价格取决于需求,在19年之前杭州湾新区只有两个楼盘可以住人一个是世纪城,一个就是合生,刚需的增加,给了市场一定的供应需求空间,从而导致房价上涨,这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取决于当初的起点有多低。

同样,现在你们一万多置业的杭州湾新区新房,十年后,就都是老旧小区了。这也是一个房产小白的谬论点。因为房子的投资还要看它的第二属性与第三属性。第二属性是对城市核心资源的占有,如果能够占有城市核心的商业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哪怕是插间、厕所,它也有需求,就有它的价值。

此外,房产是流通的房子,如果您对您所持有的房产把握城市核心资源的信心不足,无论房子本身是否保持完善的品质,都可以考虑出手。因为置业房产,在抗通胀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土地价值的分化。

这是现代工业体系下的主要分化特征,比如:鹤岗的房子二万一套,沈阳的房子2万一平,深圳的房子8万一平。我们不能说鹤岗的房子好翻倍,深圳的房子不能翻倍,就是这个意思,同一座城市的房产也是分化的;就比如现在的杭州湾新区,一部分高品质核心资产会继续上涨。一定会出现“好房子继续涨,差房子升值慢”的尴尬情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