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周观|RSS为自动驾驶车辆制定安全原则
文:胡茜茹
一台车在你面前,什么因素会让你第一时间立即断了购买的念头?
外观不时尚,尺寸不满意,配置不够高,价格太贵,还是不安全?
答案一目了然。
别说购买了,想必没有人愿意坐上一台安全系数欠佳的车。
同样,尽管人们普遍看好自动驾驶的前景,认为其将对人类出行生活产生重大改变,但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的信任感仍较脆弱,特别是今年以来发生的几起自动驾驶车辆的交通事故,无疑让这一份“脆弱”雪上加霜。
基于多年在汽车辅助驾驶领域的成功经验,Mobileye开发了一个名为RSS (Responsibility Sensitive Safety) 的责任敏感安全模型,以期通过数学的方式来界定“安全状态”。在“安全状态”中,无论其他车辆做出任何反应,自动驾驶汽车都不可能引发事故。
英特尔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资深首席工程师、首席系统架构师Jack Weast
回到“安全”这个问题上来看,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类驾驶员也无法避免超出他们控制能力的事故,自动驾驶车辆也是如此。那么,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来说,应实现怎样的安全目标?英特尔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资深首席工程师、首席系统架构师Jack Weas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一,自动驾驶汽车本身不会导致事故,卷入事故和导致事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卷入事故,但它不是事故的责任方;其二是自动驾驶汽车应该在其它车辆发生错误时做出正确反应。”
“人类在某种角度来说,做不到完美驾驶,因为人类会疲劳,会分神。但在这一点上,机器是占优势的,它是不会分散注意力的。但是人类知道什么叫安全。会保持一定的车距,不会硬加塞。”Jack Weast说,在RSS的模拟测试中,自动驾驶的数据公式完全是根据人类驾驶的方式和习惯来设定的,所以基于RSS的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反映操作,其实是拟人的,“举个例子,A车被B车从侧方别住了,如果A是人类驾驶车肯定会减速甚至停下来,换成是基于RSS的自动驾驶车也会有同样的处理。”就算万一自动驾驶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警察来现场勘察处理,进行责任判定,也不会很复杂,因为基于RSS的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的安全理念是相同的,所以责任判定也较为容易。
Jack Weast这一次和其他英特尔高管专程从美国飞来中国,为的是英特尔智能网联汽车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一事。此次,英特尔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相关课题的研究。
Jack Weast说,中国的交通数据,对于RSS的完善十分重要。“美国政府曾经根据在美发生的交通事故发布过一篇研究报告,总结出了37个撞车前的场景。我们也用RSS和这一研究报告做了一个比对,发现RSS完全覆盖了这37种撞车前的场景。但我要强调的是,这只是美国的交通事故数据。为什么我们要和中国高校合作建立研究中心,也是希望能够有更多中国的交通数据。”
目前, RSS已经在以色列进行车辆路测,很快在美国也会做相应路测,Jack Weast希望通过和中国的合作,能把RSS落地中国。“中国的路况更加复杂,在这样一种高级复杂化的路况条件下做路测,有利于RSS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安全场景。”Jack Weast表示,RSS需要自动驾驶车辆至少达到L3水平,目前业内主流厂商的口径是,自动驾驶水平实现L3以上的时间点应该是在2020—2021年,“这也会是RSS第一次部署的预计时间。”而在此节点之前,RSS还需要做大量的路测和筹备工作。
“RSS之于自动驾驶,。” Jack Weast说到。,就是规定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RSS也是同样的道理,等于是对自动驾驶车打的一圈保险封条。“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系统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RSS的目的就是保证自动驾驶车不会对人类或者是对其他物体造成伤害。因此,RSS其实是为自动驾驶车规定了基本原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