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些事儿 | 当我在考驾照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公元2018年2月6日我终于拿到了驾照,但关于考驾照这件小事儿是很有意思的。



理论上来讲我应该在十年前就把驾照给考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耽搁至今。在法国的十年,尤其是头几年,经常自己出去旅行,每去一个地方都要考虑有没有公共交通能抵达时就有着一种被限制住的感觉,这种缩手缩脚的感觉着实不太好受。因为出行的不便利,所以一直以来没有住过巴黎以外的地方,更没有在外省生活过(主要是外省太无聊),连郊区都很少住。就是因为不会开车,所有关于环岛旅行计划全部搁浅,想想也是蛮遗憾的,至今没有环过科西嘉。


那位将男朋友扔下车的法国“碧池”

记得第一次动考驾照的念头,那还是高中毕业的时候,被我妈一口否决,理由是觉得我是个四肢不协调的人,反应不够快,上路肯定会出事,到了法国后更是没钱没时间学,逐渐断了这个念头。直到有一天,跟房东老太聊起开车这件小事,这个在病床上瘫痪多年的中风病人跟我讲了一些很美妙的开车故事。


如果之前有看过《她的后半生——是不是每个老女人的人生都不值得讨论?》这篇公众号估计对这位老太的背景还是有所了解的。她告诉我,在60年代的西方,女性地位低下,并没有多少自主权,连去银行存钱的资格都没有,必须有父亲或丈夫陪同,才有资格进出银行,更别说是接受高等教育这种与男人抢夺资源的事情,作为当年名校高材生的老太,她确实是当代女权主义的先行者。她从12岁开始就计划买一辆车,一直在偷偷攒钱,其实以她家当时的财力,根本不需要攒钱买车,跟银行家爸爸知会一声即可,遗憾的是对她那个思想相对来说已经很开放的银行家父亲,实在没办法接受女儿开车这件事,她就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攒钱买车,攒到18岁,学了车后跟妹妹两个合力买了台小红车在巴黎飞驰。在HEC念了本科后去美国留学工作二三十岁的年华,也有自己的小车车代步。



她说她刚拿到驾照的时候,开车上路非常紧张,一路尾随公交车而行,公交车每站停她也每站停,估计当时街上的路人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位巴黎妙龄女郎开着一辆小红车尾随公交车的奇怪行径。当然她的开车故事里最精彩的一段还是在美国。有一次跟男朋友度长周末开车从纽约到墨西哥旅行(这路程还真是有点长),结果等开到墨西哥的时候俩人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不记得是为了什么事情撕了一路。到了墨西哥城老太把方向盘一打,往飞机场方向开去,直接把男朋友扔到了机场,自己开车走了,在墨西哥独自玩了三天。直到跟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还非常的回味那美好的三日墨西哥游,她说一个人真的很好玩呀,喝了好多很好喝的热带饮料,想去哪里去哪里,我是真的很享受一个人的旅行。这段旅行唯一辛苦的是,她必须得独自一人将车开回纽约,赶回去上班,那年代的车方向盘都特别重,她说天知道我开回到办公室是怎么上的班,两只胳膊都僵了,完全不能动,举着俩僵硬的胳膊进办公室,老板很困惑地看着她,她后来说不过这段经历真心蛮好笑的。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划重点,首先你得会开车,然后你得有辆车,最后若是跟男朋友开车自由行,一定记得要开自己的车,这样如果吵架了至少被扔下去的不会是你。老太还算是仁至义尽,扔人下车的地点是机场而不是荒郊野外。她还经常在周五的傍晚下了班后,带上点换洗衣服,将车开出New York City随便选一条高速一直开到日落,或者找到某个小旅馆住下,独自开始一段短暂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说到这里,她会顺手黑一把美国人,说美国人都太肤浅了,还是历史短了,根本无法理解一个女孩子自己玩的乐趣,他们经常用怪异的眼神看我,甚至问我为什么一个女孩子出来,是发生什么事了么,我会告诉他们因为我是法国人。


关于独立和自由的代价

听了她的故事,想学开车的欲望愈发强烈,无论旁人怎么说,你的性格不适合开车啊你一定会成为马路杀手你还嫌现在的交通还不够乱么,甚至有人看到你考挂科会留言你好我好大家好。首先你会发现说这种话的人一般自己都不会开车,一个外行有什么资格去指导你呢(可通常外行都很喜欢给人生建议);其次就是这人也许是老司机,毋庸置疑肯定是直男/女癌,他们哪里知道会开车对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去更远的地方获取更大的自由。



当然为了能拥有更多自由还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我科目二就考了三次,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不过经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后,倒是领悟到了一些这十几年来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一次考试能正常发挥或者超长发挥?


作为一个考试上的loser一直被这件事情困扰了很久。考试除了自身水平有限以外,每次考试结果从来都比有限的水平要差,即便在很擅长的科目,也从未考出过什么好成绩,以至于一直很害怕各种考试。可无论多害怕考试驾照也要考出来啊,不然怎能享受更大范围自由行走的乐趣呢。这回三次考科目二算是让我很清晰地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在自身水平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考试内容众人皆知的条件下,为何会考挂两次?


那些丰富的"内心戏”

很简单,就是心态。可是心态这件事情就很玄妙了,大家都很紧张,为何有些人没问题,有些人就总也考不过。通过头两次挫败的经验,我发现我每次在学习和考前的内心戏都十分丰富——考不过咋办,考不过我就要重来,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特别耽误事儿,还要5点钟起床去看考场,每次早起都特别想吐,简直要了亲命,如果这次考不过,下一次又要等,万一下次又出幺蛾子,我可能等三年期限过期了都没考出来。。。这跟十年前考法语TCF-DAP申请大学时的内心戏如出一辙——这次法语要是考不上B2,又要交120欧考试费,要是还考不到,还会错过申请学校的时间,接着又要读一年语言,又要多花一年家里的钱,等我毕业已经是猴年马月了,什么时候才能工作。。。



有没有发现,这考前的想象力也太过于丰富了吧,想得也太多了。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尽是这些没完没了的焦虑和内心戏,让人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去备考和应付考试。我逐渐开始明白,考试这事儿跟谈恋爱一样,无非就两种后果:能成和不能成。只需要全情投入地去准备,毫无保留地去爱,没什么好怕的,不要去细想不能成的后果,只要一想后果,就会变成诅咒。这诅咒很可怕,基本上你能幻想出的一切可怕后果都会实现,还真是心想事成



说到底,人这个时候最需要单纯。记得《哈利波特》里有一段邓布利多教授让斯内普教哈利头脑封闭术,隔绝来自伏地魔的梦境入侵,15岁的哈利无法理解邓布利多教授的用心良苦,并没有学会,间接造成了小天狼星之死,15岁的我也没看懂这段的用意。有时候就是需要以最纯粹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挑战,比如以享受的心态去努力,用最克制的方式去处理那些细枝末节的情绪,用大脑封闭术将外界的纷扰排除。只需到了考试那一天,将所有生命能量调动起来,那些能量由于此前并没有被焦虑和内心戏所损耗,变得纯粹而强大——集中到一个点用力地打出去,结果总不会差强人意。



好吧,等我用生命领悟出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考TCF了,也不需要应付那些可怕的期末考试了。人生就是这样,那些没有完成好的功课,会一直留在那里,到了某个时间点还是会跑出来——出来混的总是要还。记得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在杜拉斯曾待过的空中图书馆里,正在焦虑苦逼准备TCF考试的我,望着窗外阴郁的巴黎全景,打开电脑只有陈老师满天飞的艳照,全然没有任何安慰和帮助。


是的,就是考个驾照,我也能想出这么多东西来。(一个内心戏极其丰富的女纸)







联系作者:





Charlotte Cai

摄影师,文字工作者,居无定所

微博:巴黎蔡姑娘Charlotte

Instagram:lapetite_charlotte

Lofter: 巴黎蔡姑娘Charlotte

微信公众号:他和他的猫 luietsaminette


插画作者:





Austin TAN

独立艺术家,签约插画师,工作在巴黎。

Instagram: austintan

tanxin-austin@hotmail.com

tanxinaustin.tumblr.com/

www.behance.net/tanxinaustin


“艺术即生活”

——欢迎关注他和他的猫

友情链接